
《茶韵》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东茶文化研究中心、宁波茶文化促进会、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主办,竺济法先生主编,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。该杂志以传承、弘扬宁波文化,提升茶文化之品质内涵,促进茶经济,服务种茶人和饮茶人,主要以宁波本土为主,包括古今中外的茶文化。给广大种茶人和饮茶人提供正确的茶文化知识为办刊宗旨,集专业性、权威性、新闻性和可读性于一体,立志成为一本高品位、高档次的宁波本土茶文化艺术知识类杂志。
刊首茶语
“乐”是茶文化的原动力
竺济法
热爱是最好的老师,快乐是热爱的原动力。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,说明热爱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动力,热爱能激发人的潜能,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。而快乐则是热爱的原动力。一般来说,任何人热爱某项事物,一定是乐在其中,不快乐何谈热爱?
中、日、韩三围关于茶道或茶文化的精神大同小异。茶圣陆剥提出的“精行俭德”被茶人视为茶道精神,现代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曾提出“廉、美、和、敬”,日本为“和、敬、清、寂”,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,2013年提出r“清、激、和、美”的茶文化核心理念。
这些关键词的内容都非常好,但总体上来说,多是理想主义,比如当下中国现实社会,要做到“祷,瘴”谈何容易,茶叶的生产、销售、品饮、文化等方面都很难说“清”;大和民族日本茶道以“和”为先,实际却是日本茶道一开始就与武士道纠葛在一起,尤其是在丰臣秀吉时代,就自一些险恶的武士兼茶人,一边在喝茶,一边却在谋划如何占有其他茶人的“唐物”而不惜杀人越货。包括正在积极复兴军国主义的“伏地魔”安倍晋三,闲暇时可能也会在鼓吹日本茶道精神。
理想固然重要,但笔者以为喝茶除了解渴、保健等基本功能外,茶文化最显著的原动力是“乐”。追求快乐是人类的天性,但在茶道或茶文化理论中,最重要的元素——“乐”一直被忽视,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。
当代中、日、韩三国茶事活动频繁,海内外茶参与,他们路远迢迢,除了论文或茶艺交光旅游,最大的动力在于快乐,包括论文或流、观光旅游也是乐在其中。当代中国茶道茶文化空前繁荣,绿、红、白、青、黄、黑都市茶馆、茶庄星罗棋布,热爱的人群数以千万计,除了生计需求等因素,最大的动力也是乐在其中
当代很多茶人提出了“玩茶”的概念,这是乐在茶中的最好注释。
笔者初步概括有以下几大乐趣:
茶乐之一:清饮之乐。酒能乱性,茶可清心。于茶人来说,清饮是唾手可得的乐趣,只要有好茶好水,或家居、书房独饮,或夫妻、父子对饮,或三两知己共饮,细品慢饮,乐趣无穷。清饮可以是日常家居小事,亦可登上大雅之堂。清代康熙、乾隆皇帝举办过多次“干叟宴”,在春茶季节,邀请全国德高望重、上了年纪的官员、长者进京喝茶,不愧为雅事一桩。
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,倡导清廉之风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每年新春茶话会以清茶待客,不设宴会。1982年春节,《人民日报》报道新春茶话会时,以清茶入联作标题:座r清茶依旧,围中景象常新。一时传为佳话。
深得清饮之乐的鲁迅先生,留有经典名句:“有好茶喝,会喝好茶,是一种清福。”其弟周作人亦有清饮佳句:“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,清泉绿茶,用素雅的陶瓷茶具,同二三人共饮,得半日之闲,可抵十年的尘梦。”
自古圣贤皆寂寞,耐得寂寞是贤达。圣人准做,但只要重视修身养性,人人都可成为贤达之土。很多茶人能在清饮之乐中禁得住种种诱惑,耐得寂寞,潜心于事业或学问之中,业有所成,学有所成,使个人才华得到最大发挥,实乃清饮之乐中的至乐。
茶乐之二:交友之乐。以茶会友是茶人的一大乐趣。旧时茶人常在茶馆品茗叙旧,如今除一些高雅的茶馆外,各种茶文化活动繁多,海内外茶友常可叙会。杭州还有一个公益性的“老茶缘”活动场所,茶友们欢聚一堂,或品茗聊天,或切磋茶学、茶艺,其乐融融。
目录
刊首茶语
特稿
茶讯
调查报告
茶企巡礼
花色茶
市场观察
“海上茶路·甬为茶港”
茶友沙龙
品茶斋
图说茶器
茶史钩沉
学术研讨
著名茶文化书画欣赏
名家茶文
海外茶事
茶诗一束
少儿茶艺
国际茶市
基本信息
主 编:竺济法
出 版:中国文化出版社
总编 审: 中国文化出版社国内编审处
地 址: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中路威尔夏大道3C
责任编辑:徐传洲
装帧设计:李春杰
印 刷:中国文化出版社印刷厂
开 本: 850×1168mm1/16
字 数: 80千字
印 张: 6.25
版 次: 2013年12月第1版 第1次印刷
定 价:赠 送 |